每逢轉季時節,難免聽到咳嗽聲此起彼落。原來咳嗽的種類眾多,治療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!
以中醫角度來看,咳嗽可以分為寒、熱、痰、燥、表、裡等多種類別,各有不同對症方法;若用藥不當,不單不能止咳,更有可能加重咳嗽症狀。不過,若要簡單辯證咳嗽屬於哪一種,也有一套簡單的方法,就是中醫問症時常提及的「三問」。
辦症三問
Q: 日夜咳嗽的起因是什麼?
民間有句話:日咳心中有火,夜咳背上有寒。
Q: 痰液是黃還是白?
如果咳出的痰液是黃色,多為熱咳;白色的痰液,則為寒咳。
Q: 痰液是濃還是稀?
痰液濃稠黏結,很難咳出,那便多是燥咳;較稀的則是痰濕型咳嗽。
除此以外,咳嗽還有表裡之分。剛出現感冒病徵時,如打噴嚏、流鼻水及咳嗽,此時多是表證;當已經持續數天,咳嗽還持續加劇,這時病症已經加重,有機會「由表及裡」,這時便一定要往醫師處求診了。
簡單紓緩有方法
想簡單紓緩症狀,依不同咳嗽種類也有不同食療之法。例如寒咳,可以用一片連皮的薑,拍碎後放入水中煲滾,轉細火再煲 20 分鐘飲用;熱咳則可以乾薄荷葉泡茶,日飲兩次;燥咳則可飲百合冰糖甜茶,用鮮百合煲滾後轉細火 15 分鐘,下冰糖調味飲用。
如果要更對症下藥,則可選服由多種止咳潤肺藥材配伍的中藥,例如蛇膽陳皮川貝末,當中川貝可清熱潤肺、蛇膽可清肺涼肝、陳皮理氣健脾、甘草祛痰止咳、桔梗則利咽袪痰。藥材配伍能發揮更佳的潤肺止咳作用,不論寒咳或熱咳同樣合用。當然,病情複雜的當然要看醫師。
不少女士們既要兼顧工作,也要照顧家庭,每天早起晚睡,就連美容護膚的時間也欠奉!久而久之,精神被透支殆盡,就連肌膚也變得暗淡無光。中醫藥理中,可服用人參來大補元氣,人參的藥用範圍廣泛,補益效果超著,故有「百草之王」的稱譽。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人參被列為「上品」,性微溫,味甘,可補脾益肺、生津止渴、安神增智的功效。在西方更證實高麗蔘含有人參皂苷,為肌膚注入抗氧化成分,有效抵抗自由基、延緩衰老,從根本留住青春,對於女性來說尤其重要。
產地與年分同樣重要
說到人參,必然會想到韓國名產 – 高麗蔘。原來韓國的高麗蔘,必須生長於北緯35度到38度。其中,京畿道韓國最大人蔘栽培地區,土壤肥沃,氣溫寒冷、晝夜溫差大,能夠為高麗蔘提供優質的種植環境,品質也自然最佳。培育 6 年後,蔘農必定於九月至十月份前後收割最佳,也趕在入冬前採收,避免泥土結霜。6年根不單充分成熟,更能產生更多對人體有益的活性成份。
選購時,先觀察高麗蔘外觀,可分為天、地、良三個等級。優質的高麗參外型呈長柱狀,俗稱「蘆頭」的根莖短而粗呈凹窩狀;俗稱「蘆碗」的蔘蘆莖痕要大,略似碗狀;根上部有橫環紋,中下部有縱皺和少數淺縱溝,俗稱「蔘腿」的底端下部支根則較粗。手感上,質量較重,不易折斷,紅棕色具光澤並呈角質。口感上,氣香特異,味微苦後甘甜。
隨身便攜 輕鬆養生
服用高麗蔘時,最簡單,將 2 至 3 片高麗蔘切片於口中細嚼,不過高麗蔘微苦,未必人人愛吃,所以坊間不少中藥品牌也有推出蜜餞高麗蔘,味道甜絲絲更易入口。最方便的,還有新派的高麗蔘濃縮飲品,除了高度濃縮的高麗蔘精華外,還加入多種補氣補血的中藥草本成分,採用獨立包裝設計,OL 們隨時也能即開即飲,輕鬆抗氧化與疲勞。這樣即使再忙,也沒有籍口不為身體與肌膚進補吧?
入秋轉涼,不少人會出現手腳冰冷、面青唇白等症狀,這些都可能是血虛所致,當中又以女性為主。由於每月月事、產子虛耗甚多,但只要透過服用滋陰補血的中藥,增加體內血液生產便能有所改善。
補血藥中,不得不提的是阿膠,自古已跟人參及鹿茸並列為三大補品,並有「補血聖藥」之稱;既有滋陰、補血、調經及安胎等藥效。西醫角度裡,阿膠則含逾 18 種氨基酸,能調節人體代謝平衡,刺激免疫系統及造血機能。
阿膠製作極為繁複,是以體格壯健及皮部厚實的關中驢的驢皮,經過多重工序再煉製成條塊狀作保存。產地以山東聊城市「東阿縣」最著名,原因是當地泉水屬性寒涼,與驢皮性溫相對,混和調製可達到水火相濟、陰陽平衡之效。
由於近年阿膠備受追捧,因此便有商人魚目混珠,混雜馬皮或牛皮等作原料製作,質素低劣之餘,更可能影響服用者健康。消費者要憑外表分辨真偽並不容易,最簡單還是光顧有商譽及有醫師駐店的大型藥店,位元堂更會定期為阿膠進行專業實驗室的基因測試,確保產品並無滲入非驢皮成分。有這樣的信心保證,消費者才不致於枉費金錢。
對於新手媽媽來說,家裡添了一個新成員,是每個家庭最幸福愉快的事!
但產後身體虛弱,需要好好調理,同時還要應付餵養孩子的重大轉變,不少新手媽媽都可能出現各種身體不適或毛病,諸如胎盤殘留、惡露不止、炎症或情緒波動等,不得不一邊餵飼母乳,一邊服用藥物調理。很多媽媽會擔心,服用中藥會否影響寶寶健康?怎樣喝才更安全?
傳統產後調理中藥,安全也可靠
為產後婦女調理,中藥已有數千年歷史:諸如化瘀生新、溫經止痛用生化湯、促進母乳可以服用八珍湯,促進子宮收縮及預防感染可服用十全大補湯及四物湯、產後陣痛則可用芍藥甘草湯等,這些補身藥方都是在悠久歷史下驗證出安全可靠的複方配搭。
不適忌用偏方,應由醫師診斷
至於哺乳期間不幸患病,只要尋找正規的中醫師,向他表明自己正處於哺乳期,醫師便能根據體質開藥,確保用藥溫和安全。因為每種中藥各有特性,自行抓藥或找偏方服用,有機會影響身體調養及乳汁質量。
例如,大黃會引起盆腔充血、陰道出血,還會使乳汁變黃,容易引起寶寶腹瀉;炒麥芽、逍遙散及薄荷等中藥,則有回奶作用,也都是哺乳期間新手媽媽忌用的,中醫師都懂得避免選用這些藥材。
若想進一步減輕寶寶攝取濃度,可選擇在哺乳後才用藥,或在喝中藥 3 小時後再餵哺,避開藥物濃度的高峰期,這樣便能更安心放心吧!